张晓兰正在处理快递业务。本报记者刘飞的照片
42岁的张晓兰是新余地区的负责人。在她的努力下,2018年,新余区的快递业务达到20万件,营业收入近200万元。
从快递小妹到快递老板
张小兰的故乡在分宜县双林镇。 2008年,她和她的情人在浙江的一家眼镜厂工作。 “在那一年,没有多少人从事快递,但工厂的眼镜已通过快递送到该国。”张晓兰告诉记者。为了赚更多的钱回家,这对夫妇决定辞掉工作,放手,成为快递员。
谈论生意,收货,打包,送货..这对夫妇每天都开始处理纸箱,胶带和信使。张晓兰非常相信这项工作:“一个单一的订单,努力就会有回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勤劳的夫妇在家乡建了一所小房子,买了房子和一辆车。县。成为人们眼中的“第一富翁”。 “如果你在外面赚更多的钱,你仍然想回到家乡陪老人照顾你的孩子。” 2011年,女儿即将阅读第三天。这对夫妇决定放弃在浙江的快递业务并返回新余。张小兰成为全职。妈妈陪孩子去学习。
在家两年,勤奋的张晓兰想到了他的创业梦想。在朋友的劝说下,2013年,张晓兰拿走了32万元的所有积蓄,并从别人手中接管了新宇快递的品牌,开始了老业务。
有汗水也有泪水
Daily Express在新余的业务量很小。张小兰本着不接受损失,脚踏实地,真诚服务的精神,得到了管理部门的认可,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在创业初期,张晓兰既是老板又是员工。每天都有更多的大包裹,张小兰每天都会寄出几十个包裹,这并不比其他男性员工差。 “当老板比快递更累。在7点开门,打开早上的会议,与工作人员分拣快递,为员工做饭,做客户服务,经营业务,然后忙碌直到晚上8点停止。张小兰认为,如果你愿意努力工作,你就会有一个脑袋。
全文的其余部分
张晓兰正在处理快递业务。本报记者刘飞的照片
42岁的张晓兰是新余地区的负责人。在她的努力下,2018年,新余区的快递业务达到20万件,营业收入近200万元。
从快递小妹到快递老板
章小兰老家在分宜县双林镇。2008年,她和爱人在浙江一家眼镜厂打工。“当年,从事快递的人员还不多,但厂里的眼镜已经通过快递发往全国。”章小兰告诉记者。为了能多赚钱早点回乡,夫妻俩决定辞去工作放手一搏,当起了快递员。
谈业务、收货、打包、送货……夫妻俩开始每天和纸箱、胶带、快递单“打交道”。章小兰对这份工作很认可:“一单就是一单,努力就看得到回报。”不到三年,勤奋努力的夫妻俩就在老家盖起了小洋楼,还在县里买房、买车,成为乡亲们眼中“先富起来的人”。“在外面赚再多钱,还是想回到家乡陪伴老人、照顾孩子。”2011年,眼瞅着女儿就要读初三,夫妻俩决定放弃浙江的快递生意回到新余,章小兰则当起全职妈妈陪伴孩子读书。
在家空闲两年,勤快的章小兰又寻思着自己的创业梦。在朋友的劝说下,2013年,章小兰拿出全部积蓄32万元,从别人手上接下了天天快递在新余的品牌,干起老本行。
有汗水也有泪水
天天快递在新余的业务量占比不大,章小兰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脚踏实地,用心服务,得到管理部门的肯定以及客户的认可。
经营初期,章小兰既是老板又是员工。天天快递的大包裹较多,章小兰每天送几十个包裹,丝毫不比其他男性员工差。“当老板比当快递员还累。7点开门,开完早会,跟着员工一起分拣快件,为员工做饭,兼做客服,还要跑业务,忙起来要到晚上8点才能停下来。”章小兰觉得,做快递只要肯吃苦,就能有奔头。
客户的肯定也是支持她走下去的一份力量。3月12日,章小兰拿手机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公司快递小哥送包裹到一个留守老人家后,帮忙搬家具。“老人非要给帮忙费,快递小哥拒绝后,还将老人家的门牌号拍了下来,并告诉其他员工老人行动不方便,大家以后记得送货上门。”章小兰告诉记者,做快递这么多年,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暖心事,客户满意的微笑就是最大肯定。
“干快递这么多年,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家人,没有时间陪他们,孩子作业没有管过,一年到头带孩子在户外玩的日子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章小兰说,儿子总说梦想是做快递员,这样就可以每天与妈妈在一起。(吴 喆 记者 刘 斐)
(责任编辑: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