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你的心,你必须永远。 2018年,南昌高新区艰苦奋斗,掀起袖子加油,“三区一城”建设再创新高,取得了新的成就,高质量的发展。
2018年,江西省开发区南昌高新区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江西省第一个财政收入超过100亿的开发区。
2018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157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南昌高新区排名第38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CCID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工业园区100强竞争力”中,南昌高新区排名第28位,分别位居新高。
2018年,南昌高新区研发资金占GDP的新高,达到2.9%;高新技术产值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行业的60%以上。
一系列可喜的数据显示了南昌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宏伟趋势。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表明南昌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主导产业“群龙聚首”,集聚效应与日俱增
自2018年以来,南昌高新区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航空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2 + 2”集群发展模式。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与“领先”重新团聚。微型半导体MOCVD设备项目的建立,开启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ED产业链的最后一环。从那时起,LED产业已经形成了从设备,材料,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移动智能终端90%以上手机部件可在园区内配套,使电子信息转型升级为一个可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行业,如整机和高端芯片制造设备。
航空业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2018年10月,仅在7个月内建成的姚湖机场开始运营,迎来了国产大型飞机C919的成功转型。它成为中国COMAC飞机的重要试飞基地;中国商用飞机江西生产飞行中心生产合同落户;省政府联合成立的唯一适航认证中心正在高新区正式运营。航空工业从过去的飞机零部件生产转变为能够生产高端产品的行业,如后机身,导航发动机,以及国产大型飞机C919的组装和制造。
文本的其余部分
不要忘记你的心,你必须永远。 2018年,南昌高新区艰苦奋斗,掀起袖子加油,“三区一城”建设再创新高,取得了新的成就,高质量的发展。
2018年,江西省开发区南昌高新区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江西省第一个财政收入超过100亿的开发区。
2018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157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南昌高新区排名第38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CCID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工业园区100强竞争力”中,南昌高新区排名第28位,分别位居新高。
2018年,南昌高新区研发资金占GDP的新高,达到2.9%;高新技术产值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行业的60%以上。
一系列可喜的数据显示了南昌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宏伟趋势。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表明南昌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主导产业“群龙聚首”,集聚效应与日俱增
自2018年以来,南昌高新区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航空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2 + 2”集群发展模式。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与“领先”重新团聚。微型半导体MOCVD设备项目的建立,开启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ED产业链的最后一环。从那时起,LED产业已经形成了从设备,材料,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移动智能终端90%以上手机部件可在园区内配套,使电子信息转型升级为一个可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行业,如整机和高端芯片制造设备。
航空业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2018年10月,仅在7个月内建成的姚湖机场开始运营,迎来了国产大型飞机C919的成功转型。它成为中国COMAC飞机的重要试飞基地;中国商用飞机江西生产飞行中心生产合同落户;省政府联合成立的唯一适航认证中心正在高新区正式运营。航空工业从过去的飞机零部件生产转变为能够生产高端产品的行业,如后机身,导航发动机,以及国产大型飞机C919的组装和制造。
“梧高凤必必”。在高新区“2 + 2”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下,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脱颖而出,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73个新项目被介绍了。这些知名企业都依托“东风”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充分利用这一势头。目前,高新区企业总数已超过8000家,企业项目数量有所增加,集聚效应日益提高。它正在经历从“筑巢到吸引凤凰栖息地”到“开花蝴蝶”的华丽转变。
科研成果“遍地开花”,创新发展奋起争先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南昌高新区聚集了科技创新,不断激发发展势头,在技术投入,创新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南昌高新区科技投入比重创新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工业技术从“走后”走向“并且运行”,有些地区甚至实现了“领先”。该公司的射频滤波器芯片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工业技术创新育种中心落户高新区,为高新区科研开发提供“飞翼”。
2018年,高新区共有16个新的研发平台,该地区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50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个,增长110%;授予专利数量超过10,000件,研发资金比例达到2.9%。大量高科技研究项目落户高新区,为高新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引擎”。
为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高新区创建了大量的国家,省,市生产,教育和科研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意空间,让人才飞翔在这里做梦。为了留住人才,高新区还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推动了“妖湖人才”计划的实施,推出了具有高科技特色的1 + 5 + X人才政策体系,招募了人才。为公园建造人才公寓。各种领先的人才提供家庭服务,引进的人才可以“像住在家乡一样生活在高科技园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新区积极探索政府,产业,科研合作模式,逐步建设以研发中心,研发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科技园区。 ,加快形成“科研→发展→产业化”的创新链。创建多个产业创新平台,使各个行业有多个行业研究和核心技术平台,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实现技术与产业“同步化”,发展和分享结果。
生态新城宜业宜居,产业城市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区的创新将统一工业,科技,城市,生态,人文五个要素,走上一条融合,进步的发展道路。
“城市在湖中,湖泊在城市,城市和湖泊是相互对立的”是高新区生产和发展的明亮名片。高新区以工业发展为主旋律,以生态和城市为载体,城市聚集生产,城市生产,工业与城市融合,现代生态科学创新和高科技的新技术城市。随着艾西湖湿地公园和姚湖郊野公园的建成,2018年,高新区投资1.5亿元建设了南塘湖创新园区,这已成为一项技术研发,创新创业,转型结果,人才聚集,旅游和休闲。现代化的主题公园为周边研究所,创新平台和人才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便利场所,已成为南昌市具有创新特色的海绵城市示范点。
高新区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防御战,并按照“300米见绿,500米看园”的要求,打造“推”窗外看到绿色,出门看现场,移动闻香“10分钟绿色休闲圈。继续加大主干道和次干线园林景观和“无废绿”段的升级,努力营造“高树,茂密森林,绿色集中”,风景秀丽的绿色走廊,打造高新区城市湖对比。
经济发展是推动文化繁荣的主要力量。文化繁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促进高新区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高新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成功举办了姚湖艺术节和姚湖阅读节。介绍了姚湖书房和艾溪湖美术图书馆的高标准建筑。介绍了三义书店和新华书店,并将一群社区布置了24小时。智慧书店开展了100多场文化活动,使50多万来自辖区,社区居民和企业的人受益,形成了“一圈两节三厅多点”的文化格局。未来,高新区还将探索“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之路,利用高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规划和建设一批高新区的旅游景点。 。它将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工业特色和精致的码头。产品的有机结合,按照“展示厅 - 工厂 - 园区 - 绿道 - 高科技产品体验超市”创造的道路,充分展示高新区产业,科技,生态,城市,人文五大要素整合美的发展。
行业和技术同比增长,生态和人文科学在一起。南昌高新区正在走向“三区一城”的梦想,努力发展,努力开创新的篇章。为江西五华天宝新时代的高新区做出贡献。
资料来源:南昌市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人民日报》(2019年3月14日,第20版)
(编辑: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