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网民眼中,海外学生是“孩子”。然而,这些“孩子”在疫情下发现,他们不仅可以处理自己的学习和防疫生活,还肩负着一些责任。
“过去,联合会的工作主要是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但这种流行病重新定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中国中西部学生联合会主席李雨林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伊利诺伊大学有大约6000名中国学生和学者,是美国中国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之一。
为应对疫情,学校中国联合会成立了疫情应对工作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积极承担与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对接、传递防疫资料和宣传保护信息的工作。李雨林说:“不仅我们,而且许多学生会都在做这件事。这些学生冲到抗击疫情的前线,服务和保护其他学生,是最勇敢的人。”
疫情在国外爆发后,外国留学生与中国驻外使领馆保持了密切联系。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大二学生前苏苏(化名)认为,我们在海外的大使馆和领事馆是海外学生“家”的象征。在疫情期间,学生们希望“家”给他们带来安全、温暖和舒适。
伦敦大学中国联合会对外关系系主任胡就是这一期望的承担者。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胡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开始“拉人”进入留守学生的微信群。"上周我增加了600多个朋友。"目前,管理的几个微信群总数已经超过2000个。在使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和一些重点学生向其他学生提供各种防疫援助。
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胡的网络课和作业也是他防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桌子是弯曲的。我每天同时打开两台电脑。一台计算机对抗流行病,另一台计算机进行研究。我的椅子在两台电脑之间上下滑动。回答完学生的问题后,我溜到另一台电脑前写了一会儿作业。”他说。
胡显然觉得是在这期间长大的。他告诉记者:“每个人都是学生,起初我不知所措,但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现在我知道了,我们必须稳定自己,全面看待问题,然后采取积极措施帮助每个人。”
前苏素,一个“不再是普通学生的普通学生”,也在疫情爆发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
前苏素来自武汉。“我在武汉长大,每次度假回来,我都会去武汉外国语学校看望老师,并邀请朋友在河边玩耍。上次我回去的时候,我看到了606个新建绿地的地标。武汉越来越好了……”
当她得知武汉爆发疫情时,“我非常焦虑。我去了微博@武汉红十字会,问何时开通海外捐赠渠道前苏苏的家人和朋友都处于疫情之中。当武汉“关门”时,她再也坐不住了:“我想帮忙!”
她和几个同样焦虑的中国学生联合会成员讨论了如何将防疫材料送回家。“然后我震惊了。新生一直说他们想加入。从晚上8点到午夜12点多,已经有300多名学生加入了这个小组。不仅美国有学生,日本、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也有学生。微信群名称直接从“北美学生联合会支持武汉”改为“全球学生联合会支持武汉”。"
加入该小组的学生在日夜接触材料的同时学习。前Susu还负责整理小组中的信息,每天更新小组公告,回答问题并告诉每个人在每个链接中要做什么选择。
不仅在美国如此,胡·还告诉记者,他们正与几所英国大学的外国学生一起为国内战争中的“流行病”捐款。
“外国媒体说这种流行病会导致人们分裂,但我们打破了这个故事。”袁素素感慨道:“只有当你离开这个国家,你才能更好地理解祖国对海外学生的意义和中国的重要性
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许多外国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同胞,而且意识到中国学生对世界的责任。袁素素说:“我们与两种文化有联系,所以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帮助当地人。”
当她因为传染病而受到歧视时,她通过设计艺术装置展示自己的家乡,希望让她周围的外国学生更加关注现实世界,感受相同,从而消除歧视,消除误解,稳定友谊。
当发现当地的防疫材料不足时,前苏苏和她的同学们不仅把剩余的口罩分发给不擅长网上购物的爷爷奶奶,还把它们送到密歇根大学校医院,“校医院是密歇根的‘支柱’,我们希望能为当地的医疗系统做出一些贡献。"
“这场流行病让我深刻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李雨林和以前的苏苏有着同样的感受:“现在不管是哪个民族,我们都应该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敌人——病毒。”李雨林和袁素素看到,许多留学生都在努力让自己、同学和世界变得更美好。
袁素素和她的同事也注意到,目前一些留学生回国确实遇到了困难。例如,由于各国政策的变化,机票被大量取消。她还担心美国学院和大学的春季学期将在五月相继结束,这可能是美国学生回国的高峰期。购票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升级。
同时,海外学生也注意来自祖国的问候。例如,中国驻英国和美国大使馆已经收集了对小型海外学生包机回国的需求。另一个例子是,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在4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正在考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为一些在疫情严重的国家有困难和迫切需要回国的留学生做出相应安排。”
袁素素告诉记者,她现在才真正意识到“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她相信祖国会妥善处理海外学生遇到的情况。(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