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2月24日电 根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告,由于中国出生率下降等因素,中国人口下降已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全国性问题。然而,在沙捞越,许多小城镇的华人人口逐年减少,主要是由于小城镇发展空间有限,导致华人外流,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距离古晋市约100公里的隆乐和三门坦正面临着中国人口逐年外流的局面。主要因素与其他小城镇相似,即年轻一代希望在城市中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隆乐县社区领袖
伊班人数量超越华裔
鲁胜利表示,目前隆乐和桑马坦的居民主要以务农为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当地中国人口有限的就业机会导致他们向外发展,进而导致中国人口逐年减少。
根据2008年农村和公共安全委员会(JKKK)的人口普查数据,当时的中国人口比伊班人口还多,约有3400人。然而,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大幅下降,而伊班人口比中国多2000人。
留守者选择少
鲁胜利说,现在伦勒县和桑马坦仍然主要从事农业。然而,面对很少的其他就业选择,大多数留守的中国年轻人选择了务农,导致美籍华人没有耕地的问题。
殖民时期,测量给中国祖先的土地代代相传,导致中国现有土地面积减少,不足以发展农业,而伦勒和桑马坦的土地大多是土著习俗。对此,一些社区领导提出了当地中国人面临的耕地短缺问题,希望政府能予以关注。
此外,鲁胜利指出,以农业为主的隆乐县也面临着出口和销售问题。由于与邻国的竞争,当地蔬菜和水果的销售价格很低,因此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尤其是在收获季节。
目前,当地作物包括胡椒、南瓜和胡椒。在许多作物中,油棕是出口最多的作物。此外,隆乐县的农产品市场目前已经饱和,因此社区领导也希望开辟另一个潜在的农产品市场,将当地的蔬菜水果出口或运输到其他地方。
与此同时,社区领袖也希望政府制定政策,控制从边境进口农作物,以免影响农民的生活。(邱梅思、李培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