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瑞昌市以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为总体出发点,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突破体制机制的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障碍,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市农业和农村事务局农村改革股负责人介绍,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始于2015年,已完成清产核资、认定、股权设置和机构设置四大步骤中的前两个步骤。在实际工作中,瑞昌始终坚持党政领导、群众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的三项原则。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保障体系。加强专业培训,组织了五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加快工作进度,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和工作进展。
通过清产核资,瑞昌共核实农村集体资产6.21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76.4万亩,其中农用地168.87万亩。通过集体成员认定,2071个集体组织成员界定工作全面完成,确认集体成员35万人,群众满意度达到95%。目前,股权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建立正在进行。78个村集体完成股权设立,32个村集体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5个村集体完成登记注册,分红51.7万元。
码头镇岗尾社区成为瑞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缩影。据岗卫社区党支部书记梁介绍,岗卫社区是原岗卫村。这是一个地理资源优越的农村社区,位于镇中心。它有586人口。它拥有长江300多米的原始海岸线,200多亩水田和300多亩山地。2000年,瑞昌成立了汽车轮渡公司,以打通江西和湖北的交通要道,促进两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香港尽头的社区货场刚刚成为汽车轮渡码头的首选地点。汽车轮渡公司与社区协商,达成协议,港尾社区将利用货场资源参股,不参与管理,利用年终决算盈利分红。2019年,只有这一分红才能为村集体带来16万元的经济收入。
1998年,江西省最大的台资企业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在码头镇落户33,354户,采集了岗尾社区的耕地和集约化鱼塘。2010年,为加强村集体经济建设,及时抓住机遇造福群众,码头镇和卫岗社区干部与锦思社区联合注册成立瑞昌市金港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30多名居民的家庭就业问题,还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2012年,社区将利用新建办公楼1-5层1700平方米作为金港大酒店的股权,并根据年终决算分红,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7万多元。
52岁的梁德忠是香港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成立前,他一直在国外工作,远离家乡。自2010年以来,他一直在公司经营一台装船机,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我在家工作,我的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了,我的爱人在自己家里开了一家小商店,而且
“通过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政治和经济逐渐分离,大大减轻了社区干部的压力。一方面,集体资金管理更加民主、规范、透明,提高了资产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农民成为股东,更好地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改革内涵,完善管理体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赋予农民更多民主管理和产权,积极探索有效的集体所有制形式,为农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梁说。(资料来源:杨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