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横沥山乡红旗村翠冠梨产业扶贫基地,村民们戴着口罩分散耕作、除草、整地和修剪……一派繁忙景象。“这些人都是我们村的村民。这个村子已经组织了专门的人员来测量他们的体温。他们还被要求在野外工作时戴口罩。他们应该保持距离,并采取良好的预防措施。”该基地负责人王能进表示。
工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是充分发挥“造血”功能,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巩固扶贫成果的关键措施。为此,瑞昌坚持防控与扶贫并举,重点抓好贫困家庭“两无三保”和“两产业”扶贫工作,有效落实各项扶贫任务。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横沥山乡的广汇村不适合种植传统作物,因此种植黄姜已成为该村的一项扶贫产业。为了寻找适宜种植黄姜的地块,该村自开春以来多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选址和勘探,最终选择在村内杨家塘周围种植。“去年的干旱让我们损失了一半以上。该村今年年初做了准备。新选择的土地地势较低,水资源丰富,土壤松软。它非常适合种植姜黄。现在土地将被平整,种子将在一段时间内播种,期待一个好收成。”村扶贫和黄姜基地的负责人曹海洋,站在基地的边上,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人们勤奋,春天来得早。百事农民第一。目前是种植茶叶的好时机,但受疫情影响,瑞昌许多茶叶基地面临着人力短缺的问题。然而,位于杨湾村的白茶扶贫基地,这座城市花园的一个农村地区,却呈现出一种“青春”的气息。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忙着种植茶苗。为了积极扶持扶贫产业,该乡利用大学生返乡和推迟返校的机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茶叶种植,每天种植近4000株茶树幼苗。“看到村子的提议后,我们一起过来帮忙。现在学校推迟了学期的开始,这只是一个尽我们所能为家乡的扶贫事业做点事情的机会。”志愿者王国林说。
望着城中天堂乡高塘村的茶叶扶贫基地,那里充满了生机。春天来了,绿茶长势良好。据基地负责人柯亚忠介绍,前期投资10多万元,共建成120亩茶叶基地。目前,通往茶叶基地的道路已经完成,钩机正在扩建。当疫情缓解时,更多的人力将投入除草和施肥,这也将促使该地区更多的贫困家庭找到工作。
"工厂已经恢复工作,我还有工作要做。虽然我有点忙也有点累,但我一个月能挣近3000元。我很高兴在我家附近。”高枫永丰村的贫困家庭何木莲笑着说。前几天,村里的扶贫车间(瑞昌英瑞箱包有限公司)在向相关部门备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正式复工,这意味着何木莲可以上岗,增加收入。除了她之外,这个工作室还吸纳了另外5个贫困家庭就业,每个家庭每月收入近2000元。
考虑到许多贫困家庭因疫情而无法外出工作,市扶贫办通过联系、安排等方式进行登记,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促进贫困家庭就业。实行“派岗到户”,从瑞昌科技园区招聘岗位,对符合条件的特困户单独安排部分岗位就业。鼓励企业和村级农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并对这些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给予政策激励。对于参与防疫的贫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