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一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在这块浸染过先烈的红色土地上,洪一乡党委政府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红色精神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好“抓经济、兴产业、美环境、促脱贫、惠民生、强党建”六篇文章,奋力奏响了乡村振兴进行曲。
一、全力以赴抓经济
完成财政税收2735万元,占计划的101.5%,其中,国税1665万元,地税1070万元。招商引资落户项目2个,签约资金2.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瑞欣影像智能科技落户在市科技园A区,投资1.2亿元,已投产;农业项目--大北农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位于我乡麦良村,投资0.9亿元,一期生态养殖区(含有机肥厂、无公害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投入资金3600万元。
二、坚定不移兴产业
重点发展油茶、茶叶、药材和桃果产业,长坑村绿园油茶基地扩种1000亩达4000亩,套种草本药材发展林下经济1200亩;北港村国豪茶叶基地扩种600亩达3600亩;朱湾、吴家、边山、王司畈村栽种腊米等中药材1700亩;双港、麦良、大畈村桃子达2000亩,基本实现“一村一品”。以上产业高峰日用工300多人,发放劳务工资486万元,带动了百姓家门口就业。探索发展种养结合循环产业,大北农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以生猪繁育养殖2万头为主线,集农业废弃物处理、有机肥加工、蚯蚓养殖、食用菌栽培、果蔬种植为一体,着力打造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走出龙头企业+合作社(村级集体)+农民(贫困户)的发展新路子。
三、持之以恒美环境
完成了21个新农村点建设,打造了王司畈曙光新村、边山芦塘新村等一批特色自然村,长坑、边山两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点全覆盖,昔日旧貌换新颜。纵深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立综合管理大队,加强农民建房及集镇、公路、河道、森林管理,实施了“拆三房、建三园”和苏维埃景区靓化工程。累计拆除危旧 “空心房”、 断壁残垣等620处1.53万㎡,拆除彩钢瓦35间635㎡;治理路边坟墓54处、乱堆乱放259处。大力传承洪一特有的红色文化、才子文化、创业文化和乡贤文化,举办了以“以桃为媒,让爱延伸”为主题的苏维埃景区红军桃采摘节,提升了洪一苏维埃景区这张亮丽名片。
四、戮力同心促脱贫
以绣花的功夫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74户807人,已脱贫221户696人,其中2018年脱贫30户104人。突出“两业”扶贫:按照“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建立茶叶、油茶、黑山羊养殖及油面加工等9个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通过获得“租金+薪金+股金”收入实现了产业扶贫的全覆盖。累计吸纳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50人,联系园区就业15人,新增加公益岗位9人共计38人;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次,105人。扩大光伏扶贫:新建5个50KW村级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全乡扶贫电站容量达800KW,资产收益全部用于购买公益岗位、失(弱)能贫困户分红和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做好教育扶贫:实施免费午餐“3+1”全国首个乡镇合作全乡覆盖试点项目,惠及学生千余名,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每顿4元/人),其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捐赠80多万元,乡慈善会筹措20多万元,此举可直接为乡域内101名贫困学生每年人均减少支出近1000元。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予以了报道。发动社会力量累计募集助学基金达302万元,实施助学、救急二次帮扶,从小学到大学阶段全过程资助贫困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8年资助贫困学生119人次14.5万元。周大福集团携手21世纪出版社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捐赠图书及文体用品达30万元。点亮精神扶贫:评选表彰了麦良村王能汉、双港村王义兴、边山村陈合意等一批自主脱贫典型,推动了全乡物质、环境、精神“三脱贫”。
五、矢志不渝惠民生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投入资金近4160万元,实施了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民生工程。教育事业方面,投入350万元的公立中心幼儿园、中小学校食堂、球场标准化改造已完工。道路交通方面,投入185万元的王司畈、大畈桥危桥重建已竣工通行;投入1100万元的湖北阳新—洪一5.7公里县道及3条共13.8公里乡道升级改造项目正在建设;新修通村(组)水泥道路5078米。农田水利方面,投入105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和土地整治项目已完毕;投入240万元完成残次林改造792亩。投入154万元对重点水库、山塘进行了维修加固。投入60万元,完成长坑、吴家村安全饮水主管网建设。集镇提升方面,投入250万的集镇污水处理、人行道改造、亮化及乡村森林公园项目已竣工。整合扶贫移民、“一事一议”奖补等资金,解决群众反映的诸如道路沟渠池塘维修、地质灾害治理等微民生工程56个。微民生体现大情怀,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聚精会神强党建
着力打造“五好”党委、“五型”政府,开展了“大走访、大宣传、大整改”活动,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带头,干部纷纷走进群众,与群众唠家常、结对子、交朋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一线拉近了干群距离,结对帮扶172户554人,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160多个,再现了苏区干部好作风。严把“选、育、用、管”四个环节,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9个行政村有4位“80后”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村级班子结构更加合理,带富能力更强,每个行政村都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零的突破,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及支部建设规范化。从严检查、从严管理、从严考核,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合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优秀共产党员和第一书记”、“最美洪一人”等百姓身边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和谐。
2018年,洪一乡虽然没有显山露水的大手笔、大工程、大项目,但工作实打实,干部是蛮拼的,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效,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干事创业和风清气正的氛围。
2019年,我们将继续以赶考的精神和为民的情怀,着力谋划红色小镇、着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建设秀美乡村、着力改善民生福祉、着力稳固基层基础,自我加压,实干创新,为全市“五大升级”做出最大的贡献,为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