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午餐,小善大爱
洪一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许多家长中午都要给孩子送中饭,十分不方便。经过多方努力,免费午餐项目在洪一学校全面开餐。免费午餐不仅暖了孩子们的胃,更暖了苏区人民的心。
二、以桃为媒,让爱延伸
5月26日至27日,洪一乡举办苏维埃景区红军桃采摘节暨扶贫助学活动。活动现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洪一乡贤纷纷慷慨解囊,向革命老区贫困学子捐助爱心款,募集善款38.6万元。
三、温暖“童”行,点亮人生
1月25日,九江市益启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濂溪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向东班志愿服务队、瑞昌市关工委、洪一乡慈善会等爱心组织、志愿者们来到洪一中心小学,为偏远山乡留守儿童们送去了150双雪地靴(广州起康鞋业爱心捐赠)、850个暖水杯、200本《“三史”教育读本》以及11名贫困留守儿童专项资金8800元。
3月21日,周大福集团走进洪一学校,开展“闪亮星球——点亮孩子的七彩生活”系列公益活动,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捐赠书籍和文体用品共计30万元,举办嘉年华及音乐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了愉快又难忘的几天。
四、彩布盖车,真心相交
下雪天时,边山村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时车开到一半路面结冰无法上山,只能停在路边,徒步上山。贫困户王义梅看到车子后,拿出自家的彩布盖在车子上,以防车子冻坏。返回的帮扶干部看到后,心里暖暖的。
五、村邻相帮,乡风淳良
吴家村,距离集镇远,老人们(常住老人128人)的理发成了大问题。吴家村委倡议爱心人士捐款聘请专门人士上门为老人们理发。此举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共募集资资金2.8万余元。
王司畈村村民王孟军在北京务工,下班回家骑车时不慎摔成重伤住在重症监护室,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王司畈村民自发为其捐款10000余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六、老汉脱贫,精神可嘉
现年66岁的王能汉,儿子患有智力障碍、媳妇精神疾症,一对孙子孙女在读小学,生活十分困难,但身体瘦弱的王能汉,却从未向命运低头。在被安排到洪一乡扶贫产业基地——麦良村桃园务工之外,还争取产业项目资金2万元购买牛仔4头进行养殖。在扶贫政策帮助下,凭着毅力和勤劳,扛起整个家庭的希望,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七、爱岗敬业,值得称赞
王义兴是一名贫困户,乡政府帮他安排了保洁员岗位,负责集镇的垃圾处理工作。几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在岗,从不漏一天。集镇垃圾卫生工作任务重,他不嫌脏不嫌累,更是被评为2017年度最美洪一人。
八、父慈媳孝,可歌可唱
邱蟠是黄冈人,2008年嫁到麦良村王能龙家。婆婆患有精神病,公公瘫痪在床,她扛起一个家的重担,对公婆尽心照顾,对丈夫支持鼓励、对子女用心教育。几年来,她没出过远门,没回过娘家,日夜守着这个家。
朱策云从小失去母亲,父亲患有精神病。六年前,王嘉怡与王嘉宝的父亲不慎去世,朱策云被他们的母亲招做上门女婿。没过多久,家庭的苦难还是让他们的母亲离家出走了。朱策云依旧把两个孩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他要当爹又当娘要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让他们做顶天立地的人。
九、尊师重教,弘扬德尚
12月18日上午,十几位发染霜雪的退休老教师重回洪一学校,参加百岁退休老教师谈相国先生的祝寿会。学校为退休老教师准备了鲜花、生日蛋糕、寿礼,还共同唱起了生日歌,共祝老寿星以及所有退休老师健康快乐,福寿绵长。我们对他们充满感激,是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十、党员风范,无私奉献
年末岁尾,一场大雪如约而至,乡村党员干部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七十余岁的老人柯冬姣一人住在家中,雪天冻住水管无水可用,她家屋后有一口天然水井,可以用来急用,但通往水井的石板路全部被大雪覆盖。一位72岁的老党员自带工具,主动除冰铲雪,驻村干部帮老人家提水,他们都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为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