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垃圾分类“月度测试”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依法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不断强化责任链,鼓励倡导和约束执法齐头并进,各级各单位和各类单位共同管理、统筹协调。这必将充分激发每个理事机构的参与责任,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这个国家环保事业的积极实践者,成为美丽首都和世界级和谐宜居城市的伟大建设者。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一个月了。根据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和市城市管理和执法局6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自5月份以来,北京16个区半数以上的垃圾分类桶站的分配率达到90%,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量达到740吨,比4月份增长159%,比2019年5月份增长37%。餐饮单位的厨房垃圾日均量为1263吨,比4月份增加了98%。总的来说,北京市的垃圾分类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初步成效。
据报道,在过去一个月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了近9000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没有公共标识、内容不完整、标识不更新、值班人员不足等居住区。5月,城市管理和执法部门共检查了64500个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单位,发现9911个单位存在问题。一些单位的主要职责没有落实到位,生活垃圾在收运单位混装混运等问题比较突出。未能及时将生活垃圾正确放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未按规定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等违法行为相对集中。
由此可见,垃圾分类已成为北京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它也赢得了绝大多数单位和公民的行动支持。但是,确实有少数单位和个人对此重视不够,没有按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成为北京市垃圾分类推广的一个障碍,影响垃圾分类控制三年行动计划的最终实现。
剩余的全文
北京市垃圾分类“月度测试”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依法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不断强化责任链,鼓励倡导和约束执法齐头并进,各级各单位和各类单位共同管理、统筹协调。这必将充分激发每个理事机构的参与责任,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这个国家环保事业的积极实践者,成为美丽首都和世界级和谐宜居城市的伟大建设者。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一个月了。根据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和市城市管理和执法局6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自5月份以来,北京16个区半数以上的垃圾分类桶站的分配率达到90%,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量达到740吨,比4月份增长159%,比2019年5月份增长37%。餐饮单位的厨房垃圾日均量为1263吨,比4月份增加了98%。总的来说,北京市的垃圾分类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初步成效。
据报道,在过去一个月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了近9000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没有公共标识、内容不完整、标识不更新、值班人员不足等居住区。5月,城市管理和执法部门共检查了64500个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的单位
促进废物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建立包括分类运送、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在内的废物处理系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在法治背景下建立严格的个人对单位的责任标准。相关单位和公民需要积极配合到位。任何环节的遗漏都可能导致废物分类系统的失败。为此,北京的相关部门计划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治理。一方面,继续深化十大管理责任主体责任落实,各级党政机关牵头。另一方面,新的“不合格垃圾收集和运输”管理政策将得到实施。
其次,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应进一步加快。作为管理重点之一,餐厨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垃圾收运”的实施,意味着严格控制验收流程,不合格餐厨垃圾不收运,迫使相关人员从源头做起。废物分类和处理必须到位,这将为后续过程的有效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16个区半数以上垃圾分类斗站达到90%配置率的基础上,各区应加快向垃圾分类斗站100%配置率目标迈进,尽快实现垃圾分类硬件建设的整体升级,更好地满足相应的分类处理需求。同时,鉴于目前一些街道和村庄的推广不平衡,下一步将是加强各区的调度工作,落实街道和村庄的责任,总部将继续关注和重点监管。通过消除垃圾分类的薄弱环节,消除管理的盲区,填补责任的短板,大力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规范化和一体化。
上述措施的核心都指向“对人的责任”。《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从个人和家庭到政府机构、企业和机构,每个治理机构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依法加强垃圾分类管理的关键是在发现违法违规案件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行政、法律甚至刑事责任,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约束力和监管效果,督促各治理主体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履行职责。
北京市垃圾分类“月度检测”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依法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做好“六个月检测”、“年度检测”和“三年检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回应。全市不断强化责任链,鼓励倡导和约束执法齐头并进,各级各单位和各类单位共同管理、统筹协调。这必将充分激发每个理事机构的参与责任,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这个国家环保事业的积极实践者,成为美丽首都和世界级和谐宜居城市的伟大建设者。
(责任编辑:段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