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之窗|瑞昌新闻网|瑞昌新闻门户网!
新闻首页 | 时评 | 国内 | 国际vinbet | 人物 | 专题 | 民生 | 瑞昌 | 浩博手机版 | 社会 | 体育 | 文娱 | 图库 | 视频 | 原创 | 娱乐 | 教育 |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时评 > 正文
绿色发展意正浓
2022-04-13 21:12   

  巍巍井冈,草木葱茏;浩渺鄱湖,鹤鸣雁舞。春天的赣鄱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宛若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呈现新气象。

每年冬季,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它们用翅膀为江西生态投票。江西日报记者 梁振堂摄

  创新引领 贡献“江西智慧”

  阳春四月,春意正浓,走进位于资溪县高阜镇的泰伯竹业有限公司,晾晒着的一捆捆竹丝散发阵阵清香,竹签加工车间里的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四中心一平台’真好,为我们企业解决了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公司董事长彭保真通过林权抵押获得了300万元贷款资金。他告诉记者,有了这笔资金,今年不仅续租了2000亩林场,还购买了10余台设备,公司开足马力扩大产能,力争年产值达4000万元。

  彭保真提到的“四中心一平台”,是该县按照“标准化设计、实体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搭建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中心、资源收储中心、资产运营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资产交易平台,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至今年1月底,该县完成林权收储17万亩,为竹木产业注入金融“活水”8.8亿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项贷款余额达30.46亿元,占全县贷款余额的41.56%。

  画好“山水画”,制度创新是关键一招。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江西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的重任。我省在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2021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效获得国家肯定,35项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加快落地实施;景德镇转型发展、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与福建共同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国家公园省份;绿色发展“靖安模式”、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赣南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等特色改革品牌持续打响;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率先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越来越多的“江西智慧”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开花结果。

  擦亮底色 营造生态家园

  萍水河是横贯湘东的“母亲河”。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大力开展清河行动,20公里的沿河绿色生态走廊诗情画意,“萍水十景”串珠成链。

  为擦亮绿水青山的底色,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我省坚持全流域治理、全要素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系统性生态修复。全面实施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04万亩。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去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5%,全国排名第八。开展科学绿化。2021年,我省实施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24.3万亩,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180.7万亩,封山育林121.8万亩,森林抚育583.6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23.22万亩,在24个县(市、区)及相关单位打造100个省级森林经营样板基地。江西的天更蓝、山更绿。

  鹰潭获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九江长江“最美岸线”、赣江中游生态经济示范区、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等形成示范亮点,南昌城市滨湖地区、赣南山地丘陵地区、吉安千烟洲小流域等一批综合治理品牌打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全面建设美丽江西列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奋斗目标之一。

  2021年,我省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成果共享。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6000余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全国前列。吉安被评为全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赣州、上饶分获中国十大“心仪之城”“秀美之城”;深入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建设,连续6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下达流域补偿资金210.9亿元,积极推进第三轮东江流域跨省补偿。全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5100万亩,选聘生态护林员2.4万人,安排补偿资金2.4亿元;共创绿色家园,成功举办“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2021江西森林旅游节”,连续两年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持续开展“河小青”志愿活动,“绿宝碳汇”平台上线运行。

  做活“绿色文章”,擦亮生态底色。如今,赣鄱大地广袤田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已徐徐展开。

  释放动能 加快“两山”转换

  今年春节前夕,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举行2021年度村经济合作社分红大会,全村1000多名村民领到了“生态大红包”,共计100多万元。村民用心守护的绿水青山,不仅造就了优良的生态环境,而且扎扎实实地鼓起了他们的腰包。领到分红的村民张晓燕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些绿油油的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票子。

  日前,记者走进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垱头村,餐馆、民宿、商铺林立,“七夕文化民俗村”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村党支部书记胡思敏介绍,目前全村办起了18家农家乐、2家民宿客栈,近200名村民在区渔业公司、游船公司、酒店就业。村集体乘势而上发展有机葡萄、蜜柚、黄桃、草莓等产业,搞起采摘游。乡村旅游已成该区富民产业,村民们靠“卖风景”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立足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江西着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制订实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积极打造“江西绿色生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推出“赣鄱正品”全域认证品牌,“两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3894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高标准打造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林业经济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生态旅游等产业,2021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总收入分别增长32.9%、10.7%。大力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2021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5%,新增绿色园区14家、绿色工厂40家、绿色技术创新企业20家,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自然资源资产的高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已然让“绿水青山”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到的“金山银山”。

  殷琪惠 江西日报记者 沈秋平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殷琪惠 沈秋平    编辑:admin
http://www.rcggzy.com 浩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新闻时评
·江西多地主官走访慰问援沪医护人员家属
·绿色发展意正浓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多措并举促进商贸流通领域复商复市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
·正是乘风扬帆时
·省慈善总会捐赠1200万元
·洪州大桥工程按下快进键
·江西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
·南昌红谷滩“抗疫”掠影|80后夫妻同心抗疫
·速扩!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启用临
图片新闻

物业锁外卖小哥

女子被拉杆箱绊

男子持刀伤人路

特朗普回应阿塞

台媒曝解放军歼

7座小车塞进33名
热门点击
·全国“最美奋斗者”名单出炉 江西推荐的
·美国一大学突然驱逐所有中国公派留学生,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峰片区职工家属
·南昌市领导干部公告前与有关的成语
·二维码印上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通俗的民生
·南昌依赖于吸引国际大牌
·瑞昌天堂公路在雨水泡后坍塌
·用开发区带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
热点专题 more
- 人民财评:“碳排放管理师”躺赚高薪?骗
- 人民体谈:“白皮书”彰显中国残疾人体育
- 人民网评:重拳出击,对拐卖犯罪零容忍
- 人民来论:是时候刮清网络招聘“毒花招”
- 数评两会:21亿剂!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 人民财评:激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 人民财评:以消费促进月为契机稳定全年消
- 人民网评:共话新蓝图,汇聚正能量
- 人民体谈:蓝色波斯菊,致敬不屈的灵魂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赣ICP备11007894号-1
Copyright © 2002-2016 DEDECMS. 瑞昌之窗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