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一年之序;耕,是大地之邀。阳春三月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洪城大地春意渐浓,全市各地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抓紧春耕备耕,不误农时不负春光,一幅耕耘希望的春日画卷徐徐展开。
徐培智 罗春华 万友平 黄河 南昌晚报·爱南昌客户端记者吴跃强 舒海军 李海燕 文 喻云亮图
合作社推动农业种植产业化
在安义县新民乡尚礼村千亩皇菊种植基地,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抽水、移栽、灌溉……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千亩菊花的种植。“乡里一边号召大家戴好口罩,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一边备好春耕、生产物资,指导大家抢抓农时,备耕备种。眼下正是菊花种植的关键时候,趁着天气正好,抢抓农时进行播种,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收获。”村民李先生说。
据了解,新民乡尚礼村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将皇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破茧成蝶,一跃成为年集体收入超过50万的致富村,实现全村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再看新民乡乌溪葡萄小镇,工人个个都戴上了口罩,实行分散劳作。眼下,葡萄园的培管工作以清沟、拉丝、架棚为主。作为全县首个三产融合项目,今年,这个种植基地,以“全域旅游一站式体验、扶贫产品一键式购买、三产融合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一盘棋带动”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100余人,围绕一颗小葡萄,全链条延展产业附加值,打造“果肉多、酒味香、体验好、环境美”的农旅融合综合体。
春耕育秧实现流水线作业
4月5日,在南昌县八一乡胡华村的一块沙洲地上,竖立着一个个高大的塑料大棚,大棚里面,一盘盘小秧苗已长出鹅黄色嫩芽,整齐地平铺在地面上,工人们在给秧苗洒水,农技人员细心查看着秧苗的长势,一片忙碌的春耕备耕气氛充满了大棚。
这一盘盘小秧苗正在是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据了解,为消除秧苗受天气变化影响带来的烂芽、死芽现象,提高秧苗的出芽率,增强秧苗抗病虫害能力,八一乡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想办法,找出路,通过落户于该乡南昌九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胡华村联系到江西申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2万余元,引进了一台水稻育秧用播种机,购置了3万余盘托盘。水稻育秧用播种机每小时生产托盘550盘,可满足22亩农田用秧需求,为全乡种粮户提供社会化、科技化服务。
“机械育秧不仅不受气候因素影响,还能提高秧苗存活率,也有利于使用机械栽插。而且由于稻种都经过了精选,并进行了消毒处理,秧苗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这种育秧技术能降低每亩100余元的人力成本,亩产增产15%-20%。”八一乡农业农村办肖主任说。
目前,八一乡已有3家农业专业户预订了1000余亩运用该技术培育的秧苗,预计中稻和晚稻将近推广到6000余亩。引入新技术后,生产水稻育秧用播种机的厂家不仅负责育秧,而且负责插秧,并提供后期的管理技术指导。
家庭农场抢抓农时忙耕种
在南昌县八一乡钱溪村华庆家庭农场200余亩连片的稻田里,数台旋耕机来回在田里穿梭、翻耕,华庆家庭农场负责人章祝华正和农户忙着搬运刚购买回来的化肥和种子,还有农户在田间垄上忙着除杂草,农场里处处是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
华庆家庭农场采取“农户+村委会+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从成立之初的90余亩,到现在,农场已经发展到260余亩。除大部分种植水稻外,还栽种了莲蓬、油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加上鱼塘,年收入接近100万元。
南昌县幽兰镇牌坊村熊金江、胡仁凤夫妇,经营着“仁凤家庭农场”和南昌县金创农业有限公司。“仁凤家庭农场”拥有333亩耕地,全部从本村100多家农户就近转租,基本连成一片。该农场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农场每年粮食产量达60万斤左右,直接销售给家门口的一家粮食加工厂,毛收入近100多万元,除去农药、肥料、人工、机械损耗等费用,年纯收入20万至30万元。
南昌县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以及科技示范、项目建设、农业设施用地等方面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再加上及时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有力地支撑了该县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线上线下指导春耕备耕
为确保农业生产、粮食安全,进贤县温圳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资供应、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等春季农业生产,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推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春耕春种。线上建立专家与种粮户微信交流群,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线下组织多名农技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做好技术指导,保证技术到户到人。督促各村(社区)全面核查核实种粮大户水田流转面积,确保全镇71户种粮大户享受各项农业补贴,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搭建农资经销商与种粮大户之间农资供应平台,共为农户调配早稻种子3万公斤,肥料800吨,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畅通,满足农资储备满足需求。
目前,温圳镇已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90余亩,全镇2000余亩可抛栽大田翻耕工作基本完成,并达到春耕灭螟的效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春耕期间,文港镇农技服务中心组织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早开展物资储备,保障农机装备供应,引导做好农机具检修。农技指导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农技帮扶服务,从落实农机具到种子、化肥购入、病虫害防治、水稻防旱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指导农户选好种子,灌溉好田地,提高播种质量。同时,积极联系农业保险公司,做好水稻参保工作,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据了解,文港镇计划早稻播种面积2.57万亩,目前任务已全部分解到村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