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心就像一块石头,肩负着使命。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如何通过“不忘进取,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紧扣人生第一扣”?
在过去的几天里,记者对一些高校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发现我省把红色教育贯穿于修身养性的全过程。它使师生们保持了最初的心态,承担了接受红色教育的使命,推进了革命先烈为之奋斗和牺牲的伟大事业。
从红色资源中汲取营养
9月26日,南昌大学红色文化中心开幕,当天欢迎近500名师生参观体验。沿着从站起来、富杨新宇和到壮大的大跃进,李博还没有画出主线。借助虚拟现实和其他现代技术,红色文化中心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大变革中崛起的宏伟历程。“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已经整合了大量的红色物质,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离开学校的情况下体验红色文化,从而提高我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该校人文学院的学生常文静说。
只有当你亲自在场时,你才能感觉到。9月3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方志民烈士陵园举行了主题为“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的专题阅读课开幕式。一位年轻的老师在他的读书笔记上写道:站在方志民烈士事迹陈列室里,他对方志民“爱国、扶贫、创造、奉献”的爱国情怀有了更多的体会。
井冈山大学在永新县龙源口镇绥远山村实施专题教育、学习和讨论,龙源在这里取得胜利,井冈山在秋收起义后的革命斗争中获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走在革命老区,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革命烈士脚下国际软件挥之不去的热度,感受到了革命烈士为国家服务的最初心声和使命。
许多高校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讲述灿烂的红色故事,将红色资源融入主题教育,加强民族史、党史、军史和改革开放史的教育,引导师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理论创新中探索实践
以“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主题,向学生讲授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主题,向学生们宣讲了新时代、新使命、新理念、新征程.近日,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党员代表走进教室,走进支部。他们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各个方向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带领师生重温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牢记共产党人最初的心志和使命。
9月29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教研室”在华东交通大学落成。包括专家、最美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在内的30多人,从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图书馆中选拔出来,组成了一支教学研究队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主题”被分解为几个“微主题”。采用集体备课、大规模网上公开课录制和播出、教材编写、次主题研究等方法,全面推进思想政治课“线下网上”覆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
”读到这封红色的信,忍不住泪水模糊了。简单的话语包含了温度,春风改变了我心中的雨……”近日,在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举行了“阅读红色家书,讲述英雄故事”的巡礼。成千上万的老师和学生现场或在线观看了这场表演。"没有说教,没有口号,一切都是如此真实,感人至深,触动灵魂."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党员刘婷(音译)表示,观看这次巡演让她能够追溯历史,反思现实,补充红色营养,激发爱国热情,真正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让我印象更深的是舞台上的演员。幸运的是,南昌师范大学的老师在《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节目中扮演了杨开慧。她告诉记者,读红色故事和表演红色故事不同于理解革命先辈的精神。演出中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都震惊了人们的方方面面。今天,该巡回演出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学校进行了23次。数万名师生直接参加了演出。数以百万计的老师和学生现场或在线观看,成为一个流动的红色派对班级。
这种参与和收获已经成为我省高校师生的常态。围绕消除贫困、农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等主题,一批批师生深入基层和一线,在实地写论文,在田野里搭建教室,把自我融入自我,把青年奉献给祖国,通过经验和努力培养人才,收获成长。(记者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