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建设厅了解到,从下月开始,我省将从中心城区选择5个社区,从县(市、区)选择3个社区,开展“城市管理走进社区服务面对面”试点工作,在社区营造“干净、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创建共建共治的城市治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了解,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以社区为城市管理的基石和共建共享的平台,今年10月至12月,我省各设区市将选择中心城区5个社区,各县(市、区)将选择3个社区,开展投资公司、 开展“城市管理面对面社区服务”试点,明确到2020年,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各地逐步深化工作,努力实现“城市管理面对面社区服务”活动的全覆盖,形成城市管理融入社区的制度化、规范化局面,不断夯实城市管理工作基础。
根据要求,城管部门将向辖区内社区派驻1-2名在职城管执法人员,在社区内设立“社区城管工作室”,定期对社区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建立工作台账。派驻该地区的执法人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并实行挂牌制度,将人员信息(照片、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在社区内公开,方便群众及时联系。同时,建立“社区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结对援助、联合创建、环境整治等活动。定期听取群众对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试点社区应建立城市管理和执法的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派驻社区的城管人员应与社区干部和物业管理人员携手,就日常巡查和群众举报中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提出建议,如内乱、乱建、乱堆放、破坏绿化、张贴小广告、流动摊贩等。对于那些需要采取执法措施的人来说,他们应该及时修正证据并果断处理,以便首先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这将首先影响问题的消除。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引发大矛盾文博官网。
我省要求各区市依托“社区城管工作室”,将数字城管延伸到社区,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城市数据查询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数字城管平台的功能和应用,与智慧城市的各种功能系统进行信息连接和交流,让群众在不离开社区的情况下享受基本的公共信息服务。定期组织城管执法队伍深入社区,开展向社区居民发送法律、政策和知识的活动,普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安全用电和用气知识等。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公众自觉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此外,以社区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激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积极性,城市管理、社区和物业共同引导群众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和生活垃圾分类等活动。社区环境改造应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