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中缅建交70周年。回顾这一特殊的时代节点,如果把中缅友谊比作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悠久历史,那么数百年来,缅甸华侨和当地居民和谐相处,为促进中缅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犹如一座座耀眼的桥梁。今天,中国和缅甸正在建设一个共同的命运。我们可以期待海外华人建造一座新桥。
中国和缅甸山水相连,交流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4世纪,两国人民就通过贯穿四川、云南、缅甸和印度的“蜀毒之路”进行贸易和物资交流。自明朝以来,史书上就有中国人留在缅甸的记载。他们与缅甸人通婚并繁衍,而且他们从未停止增长。缅甸人视他们为“瑞苗”(在缅甸语中意思是“亲戚”),称他们为“鲍波”(在缅甸语中意思是“兄弟”)。
缅甸华侨与缅甸人民有着和谐友好的关系,为新中国与缅甸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第二天,缅甸华侨在仰光升起了东南亚第一面五星红旗。同年12月16日,缅甸呼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8日,中国和缅甸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6年12月,中国和缅甸边境居民在云南省德宏举行了一次聚会。包括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吴巴瑞在内的约15000名两国边境居民和领导人参加了此次集会。根据目击者的回忆,大多数参加派对的缅甸边境居民都是海外华人。周恩来在缅甸华侨欢迎会上说,中国鼓励华侨自愿加入缅甸国籍。加入缅甸国籍的华侨是他们的已婚女儿和女婿,他们收养了一个女婿。加入缅甸国籍的华侨给缅甸增加了一个新家庭。
自那以后的几年里,缅甸和中国已经在缅甸扎根。他们为增进中缅友谊,促进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们已成为深化中缅合作的桥梁。
近年来,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缅甸华侨积极牵线搭桥,推动缅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来源。
在今年1月中国领导人访问缅甸期间,双方就建立中缅共同命运共同体达成了重要共识。缅甸成为第三个同意与中国建立共同命运共同体的东盟国家,两国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于居住在缅甸的华侨来说,中国和缅甸共同构建了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提供了更加友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也蕴含着无限的机遇。海外华人如何发挥他们的力量,贡献他们的智慧,为中缅之间的共同命运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希望缅甸华侨华人继续发扬数百年的优良传统,为促进中缅友谊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理想与“一带一路”建设联系起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中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帮助中缅建设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希望缅甸华侨更加积极地融入缅甸社会,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为回馈缅甸社会做更多的好事,为改善当地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努力。在这方面,缅甸华二和第三代赢得了缅甸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扬,认为新一代
“亲戚越来越近,朋友越来越近”,这是中国和缅甸之间的一句俗语。中国和缅甸走得更近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我相信,海外华人也将肩负起参与建设更加紧密的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苗超,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