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5日电根据中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馆网站上的信息,最近针对中国学生的电信欺诈案件数量有所增加,犯罪分子冒充国内警察机构进行欺诈,一些学生被无意中招募。
来自苏格兰一所大学的陈XX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处自称“王警官”的电话。
警官王:“陈某某,我是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处的一名警察。你被怀疑参与了一起国际洗钱案。请配合北京市公安局的调查。”他立即将电话转给了自称“孙警官”的人。
陈XX:“你怎么证明你是警察?”
孙警官:“请加我的QQ,我会把警官证的照片发给你。同时,请在您的手机上下载以下链接,以确定网页上的照片中是否有您认识的人。”
陈XX:“我在这里不认识任何人。”
孙警官:“照片上的人都是被抓获的罪犯。这些人给了你信息。如果你想洗清你的罪名,你必须配合调查,严格保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否则,你回家后会被逮捕的。”
陈XX此时对此表示怀疑,但他还是乖乖地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银行交易明细截图发给了“孙警官”。
孙警官:“你可以把所有的钱转到一张不常使用的卡上。我们不会冻结你的卡,但如果你想用这笔钱,你必须告诉公安机关。”
陈XX的疑虑立刻被打消,以为钱已经转到他的银行卡上,而且卡在他自己手里。会有错误吗?然后按照要求进行转账操作,他卡上的40万立即蒸发了!
这种情况下的欺诈者有以下特征:
1。假冒中国警方直接拨打学生手机,谎称当事人是被调查的金融犯罪嫌疑人,其银行账户涉嫌金融犯罪,诱使其将存款转入犯罪团伙的银行账户。
2。哄骗当事人提供详细的银行信息。一旦银行转账成功,双方必须删除其移动银行应用程序,并且不得再次使用其账户。警告各方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信息,否则他们将在返回时被逮捕。
3。高科技电信的使用使得当事人很容易错误地认为来电者具有真实的合法身份,恐吓被用来施压或操纵当事人的汇款并提供个人信息。
4。充分利用心理战术来安抚接收者并建立信任。然后,接收者被诱使在互联网上注册或以其他方式在虚假的借口下提供更多的个人和私人信息,为下一次直接或间接欺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直到获得金钱。
中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馆提醒大多数在苏联学习的中国学生,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筛查能力。他们不应轻信询问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状况、银行卡和其他个人信息,以及以任何名义进行转账和汇款的请求。
如果您接到一个可疑的欺诈电话,建议您立即挂断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如果你不幸被骗,你应该立即联系你的开户银行,并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止支付和冻结。保留相关证据材料,拨打101向苏格兰警方报案。苏格兰警方接受此类案件的电话查询和举报,或者拨打0800 555 111向独立慈善机构犯罪制止者匿名举报信息。同时,向国内个人原登记地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受害人不能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可以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并向报案地反诈骗中心求助(拨打110转到反诈骗中心)。
如有必要,您也可以致电外交机构寻求帮助: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和服务紧急呼叫中心
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