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呼吁学习中国的防疫经验。世卫组织官员:根据中国的经验,其他国家不需要“从零开始”,《[环球时报》记者赵觉柱]随着中国新发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呼吁“向中国学习”。
美国当地时间《纽约时报》 4期记者采访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访问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后者介绍了他2月份访华时了解到的情况,并高度肯定了中国的防疫措施和成效。他说,中国正在全国范围内为疫情做准备。从他访问的所有地方可以看出,情况与中国疫情最严重时大不相同。此前,每天约有46000人要求进行测试,但当他离开中国时,这个数字降至每天约13000人。"这种流行病已经稳定下来,并且比预期发展得更快。"
艾尔沃德还在采访中比较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流行病检测方面的差异:在中国的医院里,每台CT机每天进行大约200次扫描,每次扫描大约需要5到10分钟。在西方国家,医院每小时扫描一两次。中国已将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时间缩短至4小时。不久前,美国还必须将所有样本送到亚特兰大的一个指定地点来完成测试。此外,艾尔沃德还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宣布,检测是免费的,在确诊患者的医疗保险全部支付后,国家将承担治疗费用。
艾尔沃德5日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国的经验,其他国家不必“从头开始”。在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赵·感谢艾尔沃德“从科学和专业的角度对中国的防疫措施和效果给予积极评价”。
在《纽约时报》采访后,纽约州长科莫也在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学习中国的经验。在确认纽约州的确诊病例数在一夜之间翻了一番(已经有22例)后,他说随着政府进行更多的检测,确诊病例数肯定会增加。“从中国的经验来看,所有专家都认为,我们在控制和遏制疫情蔓延方面做得越多越好。”
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其最新的社论文章《其他国家已采取的COVID-19应对措施太少、太晚吗?》中也提到,中国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成功地避免了大量的感染和死亡,相信各国的政治领导人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
巧合的是,新西兰媒体“素材新闻网”也发表了一篇由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流行病学家艾莎·韦雷署名的文章,强调新西兰需要了解中国如何控制新发肺炎疫情,并将学到的经验应用到国家的应对措施中。若薇总结说,成功的关键(在中国)是快速和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基础管理。有症状的人会集中在检测中心。病例将通过广泛的检测快速诊断,公共卫生官员将仔细追踪他们的接触史。
赵6日表示,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但仍处于关键时期,防控工作不能放松。我们还看到,一些国家的疫情正在恶化。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欧盟、非盟、加共体、东盟等组织以及韩国、伊朗等疫情高发或卫生系统脆弱的国家建立了技术层面的密切沟通机制。接下来,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及时提供最新版本的中国防疫和治疗技术指南,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形式开展中外专家交流,支持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家向有关国家派出专家组开展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