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日内瓦2月27日电(记者聂晓阳、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三届会议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27日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了主题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的会外活动。中国人权学会的五位理事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权保障体系的构建,“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伊拉克运动”)的形成和演变,维吾尔语教育和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以及中国在抗击新皇冠肺炎疫情中的人权保障。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鲁治安在会外会上表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制度的重要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坚持和完善各项人权保障制度,更加全面有效地保障人权。随着中国人权保障体系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人民的权利将依法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我相信中国的人权保障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梁铮说,“东伊拉克运动”是近年来新闻热点频繁出现的恐怖组织。其意识形态体系的转变是在基地组织的影响下完成的,这也注定了其攻击的目标不仅仅是中国。一些国家对其危害采取冷漠的态度,有时甚至用双重标准来衡量中国政府反对“东伊拉克运动”的行动。这不利于国际反恐合作,从长远来看将损害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马穆提·阿卜杜说,由于国家出台了各种旨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政策,他得以走出一个偏远的小镇,成为一名历史博士。“我周围有大量像我这样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国家的民族政策改变了成千上万像我一样的维吾尔族同胞的命运。作为一个在国家有计划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维吾尔知识分子,我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新疆大学汉语研究所所长刘用流利的维吾尔语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说,中国的维吾尔语教育是双向双语教育。以它为代表的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是适应新疆双语社会生活的结果。它是中国民族政策在新疆因地制宜的实施。它促进了新疆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极大地提高了新疆民族教育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保障了新疆各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垚说,新皇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也是一个尊重和保护各种人权的过程。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采取了系统化、多样化的综合措施,有效保护感染者的医疗权、隐私权和不受歧视权、公众的防疫权和公共卫生服务权,以及知晓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效保护不同主体的各种权利,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